视觉暂留现象是我们人眼具有的一种特殊性质,是指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人眼所看到的物体消失后,人眼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0.4秒的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发现,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随后英国人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圆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在观察到卡片上鸟的时候,光的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要一端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鸟的影像不会立即消失,这时卡片上另一面笼子的影像也进入到我们的眼中,两个影像重合后就会看到鸟飞进笼子里了,这就是视觉暂留原理。
举例说明什么是视觉暂留原理
视觉暂留现象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光线已经消失了,但是人在短时间内还能感受到视觉的残留。
人的眼睛看到物体时,光对眼睛的视网膜产生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后,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经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从而引起人体视觉,人体感受到物体的像。
但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感光色素实现的,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此,当物体移去或光停止作用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却不会立即消失,而是要延续0.1〜0.4秒的时间,这就形成了视觉暂留现象。
空中成像
我们的眼睛从二维图像上可以得到平面图像信息,但从一根直线上,能获得二维图像信息吗?
“空中成像”展品主要由启动开关、成像杆、控制系统及操作台组成。成像杆可绕一端固定轴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左右摆动,其上安装有一根直线形发光条,发光条上有按直线均匀排列的多个LED灯,当展品被启动时,我们就可从快速摆动的成像杆上看到各种文字或者图案。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奇妙的现象呢?其原因就在发光条上的LED灯上。在系统的控制下,成像杆的摆动速度与其上面的LED灯的闪烁频率可进行调整和控制。运用数字显示技术,通过程序控制成像杆在摆动到不同位置时每个LED灯的亮灭次序,是形成展品展示效果的关键。通过协调LED灯的闪频速度与发光条的摆动速度,在成像杆快速、匀速摆动时,摆动到不同位置的LED灯分别给人留下短暂的视觉残留影像,这些影像在脑中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展示出各种文字和图案。
视觉暂留性质首先是被中国人应用的,民间风俗中的走马灯便是应用人体视觉暂留性质的最早历史记载。走马灯外形多为宫灯状,内以剪纸粘一轮,将绘好的图案粘贴其上。燃灯以后热气上熏,纸轮辐转,灯屏上即出现人马追逐、物换景移的影像。后来法国人保罗·罗盖发明了留影盘,盘的一面画了1只鸟,另一面画了1个空笼子,将1根绳子穿过圆盘,当圆盘快速旋转时,视觉中鸟在笼子里的画面就出现了。
视觉暂留原理普遍应用在我们常见的电影、电视等视觉媒体制作和放映中。当我们欣赏电影时,电影机在屏幕上每秒钟匀速播放24幅静止的画面,而在电视荧光屏上,图像是几十万个像素按一定顺序轮流发光,使我们看到连续的画面,这正是利用视觉暂留特性的结果。
乘坐地铁时,地铁运行稳定后,我们在地铁隧道中经常可以看到“动态”的宣传广告,仿佛有一幅屏幕在和列车同步前进,它们也是利用视觉暂留原理制成的。在隧道的一段墙壁上有一排长长的水平方向等距1米多、垂直安装的LED灯带,每条LED灯带相当于一列像素,上面分布着几百个发光点,如果列车静止下来,我们能看到每根LED灯带上的各种颜色的光点。当列车快速运动起来,速度较为稳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欣赏到动态画面了。如果列车的速度稍有变化,我们就会觉得画面的位置在动,向前移动或者向后移动。
*** 提醒:如果获取失败,请联系客服退款。 客服QQ:87434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