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工业平台

返回贤集网 返回技术资料

多多资料

+关注

黄酒和白酒的区别|黄酒为什么比白酒便宜

白酒之根在黄酒,和黄酒之间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那么,黄酒和白酒之间的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客家酒网简单介绍两种酒之间的关系,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

黄酒和白酒的区别:

白酒的定义是: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白酒。

黄酒属于发酵酒类,一般酒精的含量较低,越陈越香是黄酒最显著的特征。

白酒是要经过蒸馏设备和技术提高酒精的含量,改善丰富其品味,属于后起的发展,白酒之根在黄酒,故黄酒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有领先的地位。

黄酒在明代可能是专门指酿造时间较长、颜色较深的米酒,与白酒相区别,明代的白酒并不是现在的蒸馏烧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白曲和白水酿造而成的、酿造时间较短的酒,酒色混浊,呈白色。酒的黄色(或棕黄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贮藏过程中,酒中的糖分与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应,产生色素。也有的是加入焦糖制成的色素(称糖色)加深其颜色。

在明代戴羲所编辑的《养余月令》卷十一中则有凡黄酒白酒,少入烧酒,则经宿不酸。从这一提法可明显看出黄酒、白酒和烧酒之间的区别,黄酒是指酿造时间较长的老酒,白酒则是指酿造时间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发酵剂)。

在明代,黄酒这一名称的专一性还不是很严格,虽然不能包含所有的谷物酿造酒,但起码南方各地酿酒规模较大的,在酿造过程中经过加色处理的酒都可以包括进去。

到了清代,各地的酿造酒的生产虽然保存,但绍兴的老酒、加饭酒风靡全国,这种行销全国的酒,质量高,颜色一般是较深的,可能与黄酒这一名称的最终确立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清朝皇帝对绍兴酒有特殊的爱好。

清代时已有所谓禁烧酒而不禁黄酒的说法。到了民国时期,黄酒作为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已基本确定下来。黄酒归属于土酒类(国产酒称为土酒,以示与舶来品的洋酒相对应)。

黄酒与白酒的七大区别

区别还是很多的,细写可以写几万字,我尽量简明地描述一下:

一、执行标准不同

黄酒一般执行GB/T13662标准,白酒一般执行GB/T10781.2(清香型白酒)、10781.1(浓香型白酒)、26760(酱香型白酒)、20821(液态法白酒)等。每个标准对产品的感官、理化和卫生要求都有所区别,根据酒的标签或外包装标示的可以明确看到。

二、历史不同

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是我们中国独有的谷物双边发酵酒,随我们华夏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演进,起源已不可考,有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猿猴造酒说等,结合发掘的文物古迹,黄酒酿造历史应在3-4000年左右。

白酒的出现历史上有多种观点,有东汉说、唐代说、宋代说,但是一般还是普遍认可李时珍的说法,即元代起有蒸馏水,元末明初起有蒸馏酒,也就是白酒。白酒酿造的历史应在600年左右。

三、生产工艺不同

黄酒不蒸馏。黄酒与白酒在生产前期的原理是基本接近的,主要的区别在于,白酒多一道蒸馏的工艺。蒸馏的作用,就是利用乙醇沸点低于水的特性,将乙醇从酒醅中分离出来,实现酒精度的提高。

四、酒精度不同

由于黄酒不蒸馏,一般成品酒精度在8-20度之间,白酒酒精度则在38-60度之间。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人体代谢酒精的能力一般会下降,大多人的酒量会逐步从白酒“拎壶冲”变成碰杯浅酌,也有人会逐步从喝白酒转为喝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

但是提醒下,第一次喝黄酒,一定要悠着点,黄酒度数低、有甜味、易入口,很容易不知不觉就喝大了,酒大伤身,一定注意。

当然,也有老酒虫,越喝度数越高,而且偏向喝中低端酒,喝好酒反而觉得没劲。原因么,一个是身体对酒精有了耐受度,再就是感官被麻痹地厉害,柔和的低度酒和醇厚的陈酿酒产生不了足够的刺激,反而喜欢醛类物质多、辛辣刺激的中低端酒。但是,身体分解酒的能力还是在下降的,长期大量饮酒对肝肾的负担很大,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或长者,还是尽量劝他多体检,最好改变饮酒的习惯和频次。

五、原料不同

黄酒一般用细粮酿造(大米、黍米、糯米等),白酒一般用粗粮酿造(高粱、玉米、薯类等)。

粗粮做的主食,一般口感不是很好,用粗粮发酵的酒,一般也较为苦、涩、酸,所以黄酒一般需要使用口感更好的细粮来酿造。白酒有蒸馏这道工序,其实所有含淀粉的粮食都可以用作原料,甚至发酵失败、发酸发臭的黄酒,也可以通过蒸馏来抢救为白酒。

六、分类方法不同

白酒分类一般按香型、生产工艺、质量等级分类。

1、主要香型有清、浓、酱、米,还有诸多品酒师偶尔也会弄错的;

2、生产工艺有固态、固液、液态,一般认为固态优于固液,固液优于液态;

3、质量等级,根据标准不同一般有优级、一级、二级。

黄酒分类一般按生产工艺、原料种类、甜度、质量等级分类。

1、按生产工艺分是传统型、清爽型、特型;清爽型和传统型主要区别是理化指标要求,特型是增加了药食同源的其他原料。

2、按原料种类分两大类:稻米(大米、糯米)、非稻米(黍米等其他谷物);

3、按含糖度分: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糖度次第增高),没喝过的可以自行脑补对应干、甜葡萄酒。

4、质量等级也是根据标准不同一般有优级、一级、二级

七、色香味不同

相比黄酒,白酒色泽清澈、气味重、滋味少。

1、色泽。黄酒中含糖,糖与酒中的氨基酸在室温下会发生美拉德反应,酒体颜色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会逐渐变深。会由透明变为浅黄、金黄、深黄甚至棕黑色。所以黄酒在有些地方也称为老酒。白酒大多情况下会一直保持清澈透明的色泽。

2、气味。酒中的呈味物质主要是易挥发的酯类物质(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等),这些物质在蒸馏时会随乙醇带入到白酒中,随着白酒浓度的提高而更加的馥郁芳香。

3、滋味。

醇类物质和醛类物质的沸点低于水,所以白酒中这两类物质要远大于黄酒,它们主要的特点是辛辣、刺激、容易麻痹味觉神经和降低感官灵敏度。陶罐陈年的白酒中醛类物质(沸点20-30度)会经由陶壁微孔挥发殆尽,所以口感会相对醇和圆润很多。

酒醅中不易挥发的大量风味物质,是进入不到白酒里的。比如呈现甜味的各种糖、呈现酸味的各种酸(乳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等)、呈现苦味的阿魏酸和亮氨酸、呈现涩味的γ-氨基丁酸、呈现鲜味的谷氨酸等。

酸味是黄酒清新、清爽口感的要素,过高会使人感到酒体粗糙、生硬、刺口、酸涩,过低则使人感到味道柔弱、平淡、乏味。适当的苦味和涩感对黄酒来说也是必不可少,过强影响口感、过弱则缺乏层次和厚重感。

所以,白酒一般追求气味的芳香、陈年酒体的圆润厚重。黄酒在气味浓郁程度上是比不了白酒的,但是,好的黄酒追求的酸甜苦咸鲜五种呈味物质之间的平衡、和谐,实现酸不露头、苦不留喉,甜不腻口,这也是白酒比拟不了的。

黄酒为什么比白酒便宜

大家见到黄酒的场地,基本都在厨房,所以会产生黄酒很便宜的错觉。实际上,黄并不便宜。众所周知,白酒分低中高层级。低端白酒为牛栏山二锅头、老村长、江小白等品牌走量产品,终端白酒为洋河、郎酒、珍酒等品牌百元以上的产品,高端白酒为五粮液、茅台等品牌嫡系高价酒。跟白酒相似,黄酒也分低中高价位。高价位的黄酒也能卖出上千万的价格。例如会稽山大师兰亭价格大概在1799元一瓶,石库门荣尊30价格在2180元一瓶,20年陈酿丹溪1327则可以卖到2199元一瓶,而1949年古越龙山生产的“极品花雕”,一瓶价值十几万。可以说,黄酒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便宜。之所以大家会觉得黄酒便宜,一方面在于,会稽山、古越龙山、塔牌等黄酒品牌主流产品价格相比较其他酒类产品价格偏低,均在二三十元成为主流的价位段。

另一方面在于,从整个黄酒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来看,目前黄酒行业缺乏一定的“标准化”。很多黄酒企业的产品梳理比较杂乱,没有形成清晰的品牌定位,黄酒主流产品的核心价值没有被挖掘出来。其价值定位、消费群体认知、主流消费区域已经形成了一个个“包围圈”。换句话来说,现在的黄酒市场太乱了。比如不管是塔牌、会稽山等头部品牌,还是一些不知名小众品牌,其产品形象眼花缭乱,品相太杂,各种品牌的黄酒年份酒乱打,消费者完全不了解其有什么产品,这些产品到底是什么年份。其次,各大品牌低价同质化竞争明显影响了消费者对黄酒的认知度,导致大家一看到黄酒,脑海里自动将其等同于“廉价”、“便宜”、“低端”等词。这些黄酒市场乱象,均透支了黄酒真正的市场价值。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各大黄酒品牌对消费者的培育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例如目前很多人,尤其是北方人都会下意识认为,黄酒只是炒菜用的“料酒”。实际上,黄酒是黄酒,料酒是料酒。只不过,料酒是通过黄酒演变出来的新品种。其主要原料是黄酒、各类香料与调味料。或许是厂家宣传不到位,很多人不知道料酒属于烹饪专用酒,且不能饮用。而黄酒本身是一种饮用酒,虽然有时候也用于烹饪,但效果却没有料酒好。种种原因叠加之下,黄酒便被贴上“便宜”的标签。



*** 提醒:如果获取失败,请联系客服退款。 客服QQ:87434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