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酿酒工艺
黎族传统酿酒工艺:醇香细腻余味绵长
2021年,黎族传统酿酒技艺入选五指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酿酒需要的原料主要为山栏稻。山栏稻又称为山兰稻,是一种旱生山栏糯稻谷,无肥无药的纯生态种植,通过自然发酵,能酿造出口味丰富的山栏酒。
山栏酒可以说是黎族人的茅台,黎族人称之为“biang(第四声)”。山栏酒的酿造,光是拥有独特的原料还不够,没有独具匠心的酿造工艺,很难酿造出醇香细腻的山栏酒,在海南五指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美不过黎族三月三,甜不过黎家山栏酒。
山栏酒的酿造步骤主要为:将晾晒好的山栏稻谷脱壳、清洗,浸泡三个小时后进行蒸煮,蒸煮2-3个小时,煮好后将山栏米摊开晾凉,等山栏米完全晾凉后,在表面撒上酒曲,然后再把山栏米翻面,再撒一次酒曲,撒好后放置发酵两天再进行装坛,装坛时要用芭蕉叶在坛口进行密封,最后存放30天即可。
客家黄酒传统酿造技艺
客家黄酒酿造是一门综合性的传统工艺,其以糯米作为主要原料,经过洗米并浸泡、用麦曲或小曲做糖化发酵剂、木甑蒸煮、摊饭晾冷、拌曲、前期和后期发酵(陶缸发酵)、接酿、压榨、过滤(澄清)、炙煮(灭菌)、烤酒、勾兑、装缸贮存、灌装等多道工序酿造而成。
其中,清洗干净糯米杂质后浸泡至手指捻能粉碎,把米倒入箩里用清水冲洗干净至流出的水清澈无白色米浆水。蒸煮,水沥干后的米全部倒入锅轻轻抹平,用木棍均匀打透气孔,上汽后90分钟至熟而不糊。蒸熟后,铲到凉饭台冷却,沥干水分均匀翻拌一遍。均匀撒入酒曲翻拌均匀后再次撒入酒曲翻拌均匀,把饭倒入桶或缸内,用洗干净的手在熟粳糯饭中央挖一个直通桶底部u形饭窝,冬春季洞口直径约10cm,夏秋季直径15cm左右,随后用手将饭面轻轻抹平至饭粒不下塌为度。前期发酵温度控制在31度左右为佳,后期发酵是低温长时间的发酵过程,熟酒后酒度大都在16度左右。
将成熟酒醅集中到储罐内,再到压榨设备内进行糟酒分离,酒糟满后将糟压榨4小时左右。压榨后的酒液必须静止在缸或罐中让其自然沉淀。将自然沉清后的酒液抽入锅中,慢火加热至85-90℃。同时会缓慢蒸馏出一部分高度糯米白酒。酒液经过18-24小时,酒色由浅黄色至黄褐色。
客家黄酒是中国黄酒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中原南迁的客家人,至今传承着客家黄酒传统的酿制方法,组成独具一格的客家酒文化。
平山米酒酿造技艺
平山米酒选用当地山泉水和香米作为原料。用山泉水泡好香米,然后再将米蒸熟,自然放凉到30°左右,之后再将米放入蒸酒罐,配以适当酒饼,拌匀静置三个月形成酒糟备用。酒糟制作好后,把酒糟放入蒸酒甑,每一千斤酒糟需要蒸8个小时,利用传统的蒸酒技艺做出酒液,再将酒液装瓶后贮藏一段时间便可饮用。
传统古法酿酒技术
老白干古法酿造全过程!
中国白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1979年第三届全国白酒评比会开始提出并发展至今。
不同的制曲技术会生产出不同的酒曲,不同的地域环境也会酿制出不同的酒体风味。至今共有12大香型,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米香型为四种基本香型;老白干香型、芝麻香型、豉香型、药香型、兼香型、特香型、凤香型、馥郁香型这八种为独特香型。
1、精选优质的原辅料
衡水老白干以优质高粱为原料,高粱淀粉含量高达61%以上,粉碎度要求4-8瓣,细粉不超过20%,蛋白质含量为8%以上。辅料采用色泽鲜艳无异味的稻皮并清蒸40分钟。
2、地缸发酵、续楂混烧,老五甑生产工艺
地缸发酵能够有效隔绝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侵入,让酒更纯净。且采用纯小麦踩制的中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以精选的高粱为主料,续楂混烧老五甑生产工艺,地缸发酵、混蒸馏酒、分段摘酒、分级贮存、精心勾兑而成,具有发酵期短、产酒率高、贮存期短等特点。
续检混烧增加了淀粉的利用率,提高出酒率,蒸粮蒸酒同时进行,这样增加了酒中的粮香。
3、周期短,出酒率高
衡水老白干发酵周期一般在12-14天,而大曲清香型白酒发酵周期一般在28-30天,衡水老白干所用的是纯小麦踩制的中温大曲,糖化力较高,发酵力80%以上,综合出酒率达50%。
4、贮存期短,资金利用率高
衡水老白干酒的最佳贮存期一般为3-6个月,贮存期短,周转快,资金利用率高;相对大曲清香型酒则贮存期较长。
羊羔酒传统酿造技艺
羊羔酒是原生态传统手工艺纯固态发酵蒸馏酒,采用“清蒸清渣、地缸发酵、清蒸二次清”工艺酿酒。
寻根溯源羊羔美酒典籍可考
历史进入宋金元时期,中国蒸馏酒技术开始不断传播,杏花村清香型汾酒工艺逐渐定型,众心所向的白酒尘埃落定。《本草纲目》是中国酒史权威文献资料之一,总结中国白酒最早生产工艺的显著特点有三:一是以陶缸为发酵容器。“和曲酿瓮中”,描述中国白酒工艺第一个鲜明特点,即以陶缸为发酵容器。二是“清蒸一次清”工艺。“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三是以固态发酵、固态蒸馏。尽管米烧酒、糟烧酒是中国白酒一个类别,但属半液态发酵,属黄酒蒸馏酒阶段。只有固态发酵、固态蒸馏,才是中国白酒之要旨,之特色。无疑,在当今中国白酒版图上,历史悠久且符合这三个本质特征者,汾州(孝义)羊羔酒酿造当属其一。至今,羊羔酒酿造仍采用原生态传统手工艺“清蒸清渣、地缸发酵、纯固态发酵蒸馏法”。即把粮蒸熟,和曲入陶瓮28天,以甑蒸取;蒸取后不加新粮,再和曲入陶瓮发酵28天,以甑蒸取后,酒糟作饲料用。除发酵期延长,“清蒸一次清”发展为“清蒸二次清”,与中国最早的白酒传统工艺没有差别。
清蒸二次清
原料粉碎:选用优质高粱,高粱要求籽实饱满,经过清选,除杂质,粉碎后根据季节要求,粉碎酿造。
润糁:破碎后的高粱称为红糁,在蒸料前加热水。拌匀后堆积,并在面层进行覆盖,在堆积润糁过程中要翻动。
蒸糁:润好的糁移入甑桶边,打开蒸汽阀门,用藤条簸箕将红糁撒入甑内,都装好后,待蒸汽上匀料面后,加闷头量,再在上面清蒸辅料。圆汽后蒸糁一定的时间,红糁经过蒸煮要求“熟而不粘、内无生心、有高粱糁香味、无异臭味”。
加水、冷散、加曲:蒸熟的红糁出甑后,立即加一定比例的量水,边加水,边搅拌。在冷散机上通风冷却。根据季节冷散至入缸温度加规定比例的曲均匀后入缸发酵。
入缸发酵:纯粮固态地缸发酵,发酵环境纯净、卫生,保证了酒体的清和净。发酵时要求前期升温缓慢,中期保持一定高温,后期缓慢降落,掌握“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规律。
出缸、蒸馏:发酵后,把成熟酒醅挖出,加入辅料(谷糠),拌匀装甑蒸馏。装甑要求“轻、松、薄、匀、缓”,缓汽蒸酒,蒸酒快结束时,加大蒸汽追尾。在接酒时做到截头去尾。
贮存老熟:酿酒车间生产交到贮酒库的原酒按照质量等级分类贮存,根据不用季节和不同酒龄,分别贮存在地上和地下酒库,贮存时间达4-5年方可进行勾调。勾调后的半成品酒分别贮存6-12月,才能进行成品酒灌装生产。
传承创新一“清”到底
传承中进步,创新中发展。今天的羊羔酒业,融合新技术与现代科研成果,在传承古法酿造技艺的基础上,极大地提升了羊羔酒的品质。
羊羔酒酿造工艺贯穿“清、净”二字。清蒸原料,清蒸辅料,清茬发酵,清蒸馏酒,有效排除原辅料中的杂味,保证羊羔酒的优级品质。埋在地下的陶缸作为发酵容器,不与泥土接触,减少杂菌污染,保证发酵过程更加清洁纯净。羊羔酒酿造过程可谓“一清到底”。
*** 提醒:如果获取失败,请联系客服退款。 客服QQ:87434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