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和私企的区别
国有企业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照《全民所有制经营责任制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程序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企业法人或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均被统称为民营企业。在“公司法”中,是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的,主要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又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按照上面对民营企业内涵的界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看出资人。
当国有出资比例大于50%时,该企业就是国有企业;当非国有出资比例大于50%时,该企业就是民营企业。
国有集体企业与私营或民营企业最核心的区别是:国企在办企业的同时,还承担了企业办社会的职能,私企或民企则只是简单的在办企业。也就是说,国有集体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获得收益后,要把大量的收益用于一些社会性职能上,而私企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七个不一样的地方:
区别一:市场特点
国企:
国计民生的、刚需、相对垄断、大宗的、价格由政策和市场形成,经营风险小;
民企:
补充性质的、选择、相对竞争、零散的、价格全由供需关系形成,经营风险大。
区别二:资源获取
国企:
资源获取有优势,容易获取针对性政策支持,譬如融资相对容易;
民企:
资源获取无优势,不易获取针对性政策支持。譬如融资相对困难。
区别三:经营权限
国企:
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经营权有所限制,法律之外有严格的制度约束,权力相对分散,经营机制呆板,容易导致僵化;
民企:
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经营权无所限制,法律之外无严格的制度约束,权力高度集中,经营机制灵活,容易导致混乱。
区别四:用工状况
国企:
工作相对安逸,流动性小,就业者趋之若鹜,企业人力资源获取相对容易,容易吸收人才,可选择性高。员工容易规划职业生涯。人事关系复杂,一定论资排辈,与领导相处难,能力强未必是优势,能力容易衰退。晋升提拔慢。不犯错一般不会被开除辞退。
民企;
工作相对辛苦,流动性大,就业者谨慎选择,企业人力资源获取相对困难,难以吸收人才,可选择性低。员工难以规划职业生涯。人事关系简单,未必论资排辈,与领导相处易,能力强一定是优势,能力得到提升。晋升提拔快。不犯错也可能会被开除辞退。
区别五:福利待遇
国企:
收入极稳定,企业景气与否影响不大,福利好项目多,实际收入不透明。享有劳动法赋予的所有权利。譬如,基本五天工作制,有年假,所有社保项目的全额投保。
民企;
收入不稳定,企业景气与否影响很大,福利差项目少,实际收入很透明。部分享有劳动法赋予的权利。譬如,多为六天工作制,无年假,部分社保项目的最低投保。
区别六:企业领导
国企:
压力小,一般有退路,无须不断进取,何况无过便是功;
民企;
压力大,一般无退路,必须不断进取,否则无功便是过。
区别七:腐败现象
国企:
隐蔽化没有公开化;
民企;
隐蔽化还有公开化。
以上仅供参考!!!
怎样判断国企私企
一、国企分类
在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中国的国有企业还包括了地方政府参与投资控股的企业。
纯国有企业,即国家股权100%都是在国家手上;
国有控股企业,又分为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和国有相对控股企业,国有绝对控股企业指国家拥有该公司超过51%的股权,国有相对控股企业是说虽然国家手上没有该公司超过51%的股权,但是在所有拥有股权的股东中,国家手上拥有的是最多的;
国有参股企业,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说国家拥有该公司的低于50%的股权,而且拥有的股权又不是所有股东中最多的。
狭义的国有企业是指纯国有企业,也就是国家拥有100%股权的企业。
其中有一种特殊的国有企业是央企。央企:全称中央企业,是更高级别的国企。
央企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央企包括三类:
一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企业,从经济作用上分为提供公共产品的,如军工、电信;提供自然垄断产品的,如石油;提供竞争性产品的,如一般工业、建筑、贸易。
二是财政部监管的27家金融央企,包括四大行、国开行、光大集团、交通银行、中信集团、四大资管企业、进出口银行等,主要涉及银行、保险和资管业务。
三是由国务院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企业,属于烟草、黄金、铁路客货运、港口、机场、广播、电视、文化、出版等行业。
狭义的央企通常指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企业。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提到的央企,基本上采用了狭义的央企的概念,即那些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企业。
在2003年之初,由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有196家。这几年,因为国企的改革,很多企业进行了重组整理。到目前为止,国资委最新公布的央企名录一共98家。
目前纯国有企业已经不多见了,大部分都改制了。这也是如下这个现象的原因,某位同学在网上搜索“国企”,结果大部分内容是国企改革相关的文章。
比如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1986年时还是国有独资企业,如果没它,那1986年版的《西游记》,就很难成为一代人童年的记忆,你看下图。现在,它早已改制成公司。因此本文的重点是讨论组织形式是公司的国企,因为这类国企数量最多,能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独资、控股、参股的概念,国家100%出资的公司就是国有独资公司;
如果国家出资比例很高(至少超过51%)就是国有控股公司;
如果国家出资比例较低,那就是国有参股公司。
大家通过企查查等APP以及当地工商部门网站,就能查询并做个基本的判断。
用三个公司来举例。
1、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股东(出资人)就一个: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这就是国务院国资委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属于央企。100%的国有资本,那么这个公司成立的初衷和目的,就是服务于国家战略,而不是盈利。
2、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6.31%,是绝对控股股东,此外还有民资、外资的一大堆股东。
穿透来查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国务院国资委间接持股比例是56.31%X100%=56.31%,那么可以判断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控股公司。国家资本比例高,所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国家战略,但为了满足其他非国有资本股东的需求也需要一定的盈利。同理,这一属性也可以适用中建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孙公司。
3、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大股东是深圳市国资下国有独资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27.91%。
所以,网上就有帖子说万科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
国家资本持有万科股份比例也就四分之一多一点,这个比例就比较低,资本来处注定了这家公司主要目的是盈利,所以管理模式更接近于民企。
当然有熟悉财务的读者可以看出,万科股份的股权那么分散,深铁集团持股27.91%都属于相对控股了,应该是国有控股企业。
此时,我们应当注意国有资本还有另外一个属性叫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这种投资就和你买基金一样,你投资基金就是希望基金经理帮你赚钱,好实现你财富保值增值。对于投资修建地铁和运营地铁的国企来说,这种公共交通投资和运营都是亏钱的,需要投资一部分追求利润的公司增加投资收益,用来弥补主业亏损,这样才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至于万科股份下面的子公司、孙公司,则唯一目的就是赚取更多的利润,属于彻头彻尾的民企。
案例分析完毕,给出结论:
1.股权结构越靠近国资委的公司,更侧重服务国家和政府战略的目的性,可以视为国企;
2.国资委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资本服务国家战略目的越强、盈利性越弱,高持股比例的控股公司,可以视为国企;
3.国有参股企业的下属子公司、孙公司,国有资本比例越低,资本盈利目的性越强,越接近民企;
4.我们求职者的目标是大公司,在此之上最好进国有独资大公司,至少也是国有持股51%以上的控股公司。
国有独资、控股公司的级别,取决于出资人行政级别的高低。
如果是隶属于中央国资委或者财政部的,那就是央企,如果是隶属于地方国资委的,那就是地方国企。
先说央企,央企总公司负责人一般是副部级公务员,下面是人民网上关于湖南省原代理省长的履历截图。
所以央企总公司,管理者有一定的级别,比如国家电网集团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对应的是省部级。
央企总公司下各级子公司,则是二级、三级、四级公司,级别越往下规模越小。比如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就属于二级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再下属的各市公司,就属于三级子公司了,比如咸宁公司。
再说地方国企,根据所出资国资委级别的不同,地方国企总公司会划分为省属(含直辖市和10多个副省级市)、市(区)属(这里指地级市、副省级市属区)、县属(含县级市)等,级别越往下公司规模越小。
同理,这些国企总部下设的子公司也可以叫二级、三级等等。
二、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这一概念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带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企业形式,这一概念只有咱们中国有,别的地儿都找不着。
其实咱们中国本来也是没有的。在1978年以前,是没有国企以外的企业的,饭馆都没有。那时候代表全国人民的持股人是各级政府。1978年以后开始引入“股份制”的概念,出现了除国企和集体企业之外的民企和外企。
民营企业的概念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实行国有民营企业的产权归国家所有,租赁者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私有民营是指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
这个定义看上去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没有国有股份、外资股份的企业或者虽有国有股份和外资股份但实际上二者的影响很小的企业称为民企。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各具比较优势,政府需要给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一致性的发展环境,包括资本市场、法规。让它们各显其能,互补、竞合发展,进入各自行业的世界级企业行列,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国有和民营资本还可以多种形式合作和股权交易,国有控股企业可以收购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也可以收购缺乏竞争能力的国有企业或下属的业务部门。无论谁收购谁,都应该照顾到各方利益,否则很可能失败。
*** 提醒:如果获取失败,请联系客服退款。 客服QQ:87434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