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先的工业平台

返回贤集网 返回技术资料

生物农药

+关注

【下载专区】马铃薯晚疫病菌拮抗粘细菌YR–35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稳定性


马铃薯晚疫病菌拮抗粘细菌YR35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稳定性

 

任兴波,张子良,赵璞钰,武志华,崔海辰,刘惠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

 

摘要:从乌拉山镇的农田土壤中分离获得致病疫霉的高效拮抗菌株 YR−35,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 16S rDNA 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变绿色粘球菌 Myxococcus virescens。菌株 YR−35 对马铃薯晚疫病致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 96.67%。抗菌活性物质在 30~80 ℃处理 1 h 后菌丝生长抑制率可达 21.70%,高于 80 ℃时活性逐渐下降,90 ℃处理后菌丝生长抑制率仍然可达 15.38%。活性物质在 pH 5.0~9.0 条件下菌丝生长抑制率保持在 25.27%以上,当 pH<5.0 或 pH>9.0 时,抗菌活性显著降低。活性物质不能被蛋白酶降解,不受紫外线、自然光照射的影响。对马铃薯离体叶片的生防效果检测表明,菌株 YR−35 的发酵无菌液处理组叶片相对病斑面积仅为 0.57%,对照组的相对病斑面积高达 87.72%。菌株 YR−35 的发酵无菌液可以有效抑制致病疫霉侵染马铃薯叶片。本研究首次发现变绿色粘球菌对致病疫霉有显著拮抗活性,为研发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农药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致病疫霉;拮抗菌株;分离鉴定;变绿色粘球菌

 

        马铃薯 Solanum tuberosum L.是世界普遍栽培的作物,目前它已成为世界 4 大粮食作物之一,主产区在中国和东欧,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是马铃薯病害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病原体是致病疫霉 Phytophthora infestans[1]。致病疫霉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病害。马铃薯晚疫病曾引起 19 世纪的爱尔兰大饥荒,俗称马铃薯饥荒(1845―1849),近百万人饿死,数百万人流离失所[2]。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此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70 亿美元,我国因晚疫病发生的产量损失每年平均亦达到 10 亿美元[3]。晚疫病严重阻碍着马铃薯生产以及其产业化的发展,针对疫霉属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问题,各国科学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由于受生殖调控机理及相关调控物质等基本科学问题认知水平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其仍然是最难防治的马铃薯病害之一。

 

        马铃薯晚疫病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而化学防治不仅破坏环境,并且随着农药大量使用,致病疫霉的抗药性也越来越强。生物防治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环保等众多优势,现已逐步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4]。内蒙古是马铃薯的重要产区之一,因此,筛选新的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物,尤其是具有抗菌作用的生防菌迫在眉睫。粘细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构新、种类多、作用机制多样,而且大多数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在农业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5]。

 

        本研究从采自内蒙古自治区乌拉山镇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可以高效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其标号为 YR−35),显示了良好的生物防治潜力。鉴于此,本试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 16SrDNA 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代谢产物进行稳定性测定,以期为活性物质分离鉴定及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


        实验过程及结果——略(见文档)

小提示:登录后刷新 微信支付5元即可获取资料附件~

       马铃薯晚疫病菌拮抗粘细菌YR_35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稳定性.pdf


*** 提醒:如果获取失败,请联系客服退款。 客服QQ:874345335。***